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平 江 民 歌

二、主要内容与形式

平江民歌在艺术风格、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音乐曲牌甚多,旋律优美,流利畅达,节奏明快。用平江方言演唱,其中纯四度和小六度的含变官音的语音音调的音程,影响了以方言演唱的灯戏音乐的调式和旋律,形成了独特风格的音调色彩。平江民歌称得上成千上万,内容十分丰富,同当地人民的生活、历史、习俗、语言密切相关,真实地反映着原生态社会生活。根据内容可分为革命歌谣、山歌类、儿歌类、巫师音乐类。

革命歌谣产生于辛亥革命,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而影响较大的小调性和填词歌曲。这种利用流传历史悠久、易于传诵歌唱、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小调,赋予新的革命内容,是革命民歌一个突出、新颖的特点。

人们大多在田野劳动唱山歌,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内容以反映劳动、爱情为主。平江山歌唱腔繁多,大致可分为:高山腔(钻山垅),仄音山歌,声调高亢,拖腔自由,给人以振兴感;低音山歌(检板山歌),唱念结合,行腔悠扬婉转,念白流畅;平腔山歌(田歌),音调平缓,旋律轻快,边唱边劳动,能增强劳动趣味,消除疲乏。

儿歌类即用儿童口语反映儿童生活,也有反映时代的,称为“童谣”。唱腔都是由儿童或成人仿儿童语气哼诵,带稚气,尾声任意延长。

巫师音乐是古代平江民间艺术之一。殷商时和旧中国时的楚、越一带巫风很盛,平江古属楚文化,巫歌舞于民间流传已久,楚诗人屈原的《九歌》即据此种乐歌改作、加工而成,后在发展中渐形成一种巫师音乐。


平江民歌——2009年全省艺术节上表演《半山下来一条河》.JPG


三、主要特征和价值

平江民歌是一种形式简朴的民间艺术,歌词内容同当地人民生活、历史、习俗、语言密切相关,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其艺术形式简朴,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人们不断地将这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音乐形式创作、提高和发展,联络感情,表达爱情,教化邪念,扬善惩恶,鼓舞斗志,勤奋耕作,自娱自乐,充实生活,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平江人民的精神元素和支柱。

平江民歌——县剧团辅导培训.jpg

四、保护、传承和发展

平江民歌在平江的发展史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有着浓郁地方特色,是平江人民智慧的结晶。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国庆七天乐”栏目、影视片《夕照青山》《中国有个平江县》《屈原河上的寂寞城市》等都能听到平江民歌的声音。2009年成功被批准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多次组织开展民歌“三进”工作、举办民歌赛、民歌培训班等。

代表性传承人李团生,自幼受当地民间艺人熏陶,学唱山歌,从艺四十余年,先后为《中国有个平江县》等7部电视(剧)片配唱平江民歌,多次参加省、市调演并获奖,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节目拍摄,被誉为平江的“山歌王”。2014年,其徒弟——平江民歌手胡淼森、何重阳将平江民歌唱到了省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栏目。


 微信截图_20201020094247.png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