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李团生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团生,男,1949年12月出生,浊水乡乌龟嘴人,中共党员,大专肄业。曾任县文化馆戏剧、音乐专干、副馆长,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主席由县委宣传部长兼任),市文联民艺家协会兼职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会员。2010年6月经岳阳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确定为《平江民歌》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9月经湖南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入选岳阳市巴陵人才工程——岳阳市非遗名师传艺支持计划。

作为从小生活在民歌海洋里的李团生,对民歌独有情钟。1978年他主动请缨,担负了抢救挖掘民间音乐的工作。他借了一台40多斤重的录音机,扛着它爬山涉水。为了录一首女性的“妮妮腔”,他爬过芦洞的高家岭;为了录一些夜歌子,他守在孝堂里一呆就是一整晚。有个偏远山区当时还没完全通电,为了录音就电源,他硬是将4个体弱或伤残的老歌手,一一驮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录音。由于刚刚改革开放,有的干部对抢救挖掘曾视为“毒草”的民间艺术不理解,认为又是阶段斗争来了,将歌手们赶走,李团生也险遭扣押。尽管如此,但他痴心不改,历时4年,走遍了当时54个公社,采访民歌手上千人,先后拜4名老歌手为师,记谱整理民间小调、灯调、影调,革命历史歌曲等10个品种,计万余首民歌,并掌握了全部演唱风格。

为使平江民歌这一古老艺术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李团生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加工和提高,先后自编或自唱民歌200来首,其中花灯演唱《张三守家》《耕牛闹春》和民歌《拗大嫂》《相思债》《幕阜山对歌》《半山下来一条河》等30余首,在省市调演中均分获一、二、三等奖,有的在省市电视、广播台录播。民歌《打只金丝鲤送娇莲》2006年10月经选拔后受到央视导演的青睐,参加了中央三台拍摄的“国庆七天乐”的演唱。自编自唱或与人合作的《平江山歌》《山野之风》等分别于1998年和2008年参加了由省电视台承办并拍摄的《纪念彭德怀起义》“七十”、“八十”周年两场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演出。2012年与省欧阳觉文教授合作,为县剧团大型花灯剧《金凤凰》作曲并担任教唱老师和副导演,该剧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前后,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湖南电视台等全国10多家省市级电视媒体分别拍摄的《夕照青山》《中国有个平江县》《屈原河上的寂寞城市》等8部电视剧(片)配唱民歌10余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期刊、《湖南日报》等多家省市报刊曾以《平江的“王洛宾”》《平江歌王山歌唱进中央台》《平江民歌的守望者》等标题进行了长篇报道。

为了保存传承平江民歌宝贵的原始资料,他主编了《平江民歌集》计52.8万字,还先后参加编辑了岳阳地区《湘北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间歌曲、湖南卷岳阳分册》《湖南地方剧种、平江灯戏丛书》计10余本。

李团生退休前后坚持义务传承民歌工作,经他义务辅导或传承的民歌手有300余人,其中有的徒弟还被招到了县、市文化部门,成为了文艺骨干。2010年他教唱的30多位民歌手,能演唱多种风格的民歌,在参加岳阳市电视台拍摄的《平江山歌》《平江,那红色歌谣》两个专题片中,圆满完成任务,两片分获省广播电视厅评比的特别奖和一等奖。2014年,他的两个徒弟胡淼森、何重阳把学到的民歌唱到了省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栏目。2016年他为县、市旅游开发公司50多名导游和工作人员进行专题授课,课题是《平江民歌的历史渊源及特色》,由于内容丰富生动,课堂上多次报以热烈掌声。2017年5月,他把红色歌谣《要当红军不怕杀》、《只要革命一条心》的教唱排演活动送进了城北学校,在该校“六一”汇演中获特别奖励。

如今的李团生,人们很少记得他的真实姓名,却都晓得他是上过中央电视台,会唱《织绫罗》《打只金丝鲤送娇莲》的“平江山歌王”。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