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文旅课堂>平江民歌第二节课 平江民歌形成的主要因数

平江民歌第二节课 平江民歌形成的主要因数

授课老师 : 胡淼森

开课时间 : Fri Sep 08 18:55:00 GMT+08:00 2023

咨询电话: 无

  • 课程介绍
  • 注意事项
  • 我们来讲一讲平江民歌形成的主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其实,所有的地方性的民间音乐,基本上都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民族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地风俗密切相关,也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反映着当地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

    平江民歌也一样,跟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我们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跟我们的生产生活分不开,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地理因素、地域因素

    平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除了众多的丘陵地带,更有著名的幕阜山,连云山,福寿山三大山脉,可以说,三面环山,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因受其地缘封闭的天然屏障的保护,所以,平江民歌也保持了其民间艺术特色的稳定性。

    二是人口大迁徙的因素

    据史书记载,自唐代开始,随着中国五次人口迁徙,先后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平江的姓氏达100多个,多地域人口的融合,创造了平江特有的民间艺术和平江土语,形成了平江“十里三音”的语言特色。“十里三音”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每隔十里路,某些字就有三种发音,注意啊,这里所指的三音不是说所有字的发音都不同,而是某些字。

    三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远古先民生活在封闭的农耕文化中,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从刀耕火种到器具耕耘,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出于本能,人们就希望有一种方式可以舒缓疲劳,减轻压力,交流情感,愉悦心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生活。于是人们在创造了语言、文字之后,又创造出了另类的情感表达方式,最简单的念白,劳动号子。比如,男人们一起干活的时候所喊的

    伙计们呐,吙嗬!

    加把劲哪,吙嗬!

    人心齐呐,吙嗬!

    石山移哪,吙嗬!

    嘿吙!嘿吙!嘿-一吙!

    通过这么一喊一唱,达到了发力齐,进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目的。同时又带点娱乐性,人们干活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慢慢的,这种号子也就衍变成了一种歌曲的形式。

    女同胞上山摘茶,她哼唱的是

    “五里采茶,十里香,阳雀没叫我先尝……”

    人们在田里给禾苗除草的时候,我们叫“莱禾”。“莱禾”就是手撑一根棍子,双脚交替着踩,把那些杂草给踩到田泥的深处,最终达到除草的目的。

    莱禾时人们也有歌唱:

    “莱禾不唱歌,禾少稗子多……”

    歇缓时也有歌唱:

    “闲时不唱歌,喉咙要结蜘蛛窝。”

    当然了,劳动休憩之余的这种唱歌,更多的是打发时间,减缓疲劳,所以唱词也不多,更多的是偏向于念白的形式,可以说是简短精悍,通俗易懂。

    平江民歌发展到旺盛时期,男女老少也都会哼唱几句,而根本不会顾及嗓子好不好。平江有谚语是这样说的:

    唱歌不要好声音

    只要字眼吐得清

    几多破窑出好货

    几多大户出呆人

    几多娘蠢女聪明

    不想唱歌也不行,遭人咒:

    谁个屋里不唱歌

    阎王定期鬼来拖

    日里拖去挨作刺

    夜里拖去下油锅

    看你唱歌不唱歌

    另外,表达情感方面,尤其男女在表达爱情的时候,人们也会通过对歌的形式来传递情感。如

    一个青年看上了另一半,又喜又急,唱的是:

    吃哒早饭到河弯

    双手紧划打鱼船

    打鱼不到不收网

    连姐不到不收心

    清水要打得浊浑浑

    如果另一半也喜欢这小伙,听到歌声也会连忙接上几句:

    金丝鲤鱼紫红腮

    穿潭过滩跳上船

    千张丝网我不怕

    万只金钩我不睬

    不是好郎我不来

    一唱一和,就进入甜蜜浪漫的阶段了,这时又会有歌声飞出来:

    郎是鹭鸶好吃腥

    鱼是命来命是草

    一网打只金丝鲤

    丢命也要送娇娇

    金是金丝鲤

    送是送娇娇

    一对鸳鸯水上漂

    很有意思的一些歌词,对吧,确实,中央三套也曾来平江拍摄过并播放过这支歌。

    第四就是民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不断得到发展,其实也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什么?它成本低,“山歌不要本,舌头滚几滚”。同时,取材方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唱的内容也都是从生产、生活中信手拈来,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形式也很多样,主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