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认真编排每一个节目,在美的艺术韵律中激发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原本担心孩子坐不住,没想到他们全程专注。这种用现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的方式,让文化传承真正‘活’了起来。”
……
近日,北京音乐厅内回荡着悠扬的琴声和热烈的掌声。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与北京音乐厅携手呈现的胡琴家庭亲子音乐会《出发吧,“小耳朵”》在此举办。音乐会以胡琴家族为核心,通过演奏家的讲解、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曲目编排,为数百名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国乐盛宴,广受好评。

主持人在音乐会上导赏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供图
从历史深处走上现代舞台
中国胡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基因,形制多样、音色丰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会上,乐团以8种不同地域的胡琴为主角,展现了从江南到边疆的“声音版图”。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此次音乐会,使年轻人体会到传统音乐不仅是历史和田野的回声,更是城市中充满活力的文化标志。”
音乐会的曲目编排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精心规划了南北两条路线,在两位主持人的引领下,交错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曲目。从江南的温婉到山东的豪迈,从东北大地的厚重到边疆风情的热烈,每一曲都是一次文化的旅行,让观众在音乐中领略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二胡独奏《江南春色》以婉转的旋律勾勒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致;坠琴独奏《夸山东》展现齐鲁大地的悠久文明与热情豪迈;马头琴独奏《英雄的牧马人》以苍茫音色再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高胡独奏《雨打芭蕉》则用岭南特有的清亮音质描摹南国雨景;乐团将室内乐《雪映花红》进行改编,通过多声部交织展现西域丝绸之路的壮丽……音乐厅内,胡琴家族的乐器在演奏家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婉转悠扬,或激昂高亢,将传统文化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还是生动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课堂。李路洋、李婷两位演奏家生动导赏,演奏家倾情献艺,并展示了口弦、呼麦、歌曲演唱、京剧唱奏等技艺,观众连连叫好。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互动体验深切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一把胡琴,一方水土
《出发吧,“小耳朵”》音乐会特别设计了“互动讲解+情境演奏”的形式。演奏家以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胡琴家族的神秘面纱。
在《江南春色》二胡独奏环节,演奏家李婷邀请小朋友配合音乐的意境和节奏律动朗诵古诗,让孩子在诗与乐中感受江南春色,更好地融入和理解音乐。在《夸山东》坠琴独奏环节,演奏家夏冰璐邀请小观众上台体验琴弓操作,孩子们在触摸乐器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蟒皮震动与音色变化的关系。在《月牙五更》的演出中,演奏家张宁以深情的歌声打动了观众,现场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在《英雄的牧马人》演奏前,演奏家陈溶展示了乐曲中即将出现的传统口弦琴的音色,演奏家窦仕彬展示了呼麦,让观众颇为震撼。在演奏京胡独奏曲目《夜深沉》前,演奏家窦仕彬以传统京剧的表演方式,即兴吟唱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台词,现场观众齐声跟念,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音乐是听觉艺术,作为传达情感的纽带,艺术家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用真诚的心去向听众、观众传递真、善、美。”乐团首席林感表示。在音乐会特别编排的环节中,观众与演员共同演唱《小花鼓》中“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民歌,这种“共学共演”的模式让艺术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考虑到现场观众年龄段不同,返场曲目选择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唤醒观众的记忆。
以国乐浸润时代脉搏
《出发吧,“小耳朵”》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文化启蒙的起点,不仅让“小耳朵”们领略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当马头琴的悠扬与萨塔尔的神秘在剧场回响,音乐厅中歌声与琴声交织回荡,亲子间的笑语与琴弦的震颤共鸣,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用艺术实践证明:传统音乐从未远离时代,只需找到恰当的载体与形式,便能唤醒人们血脉中的文化记忆,让国乐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据悉,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继2024年策划推出《音乐时光机》《动物总动员》等6场亲子音乐会之后,2025年重新打造推出《出发吧,“小耳朵”》《动物大联盟》《植物总动员》《花花派对》《国乐里的成语故事》《无问东西》6场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不仅展示了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还积极推广美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国乐,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