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二十四节气和传统佳节为契机,持续推出“星城时序 非遗万象”系列活动,以位于橘子洲头的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总馆为核心,联动各分馆和基地,通过主题展览、技艺传习、动态展演、户外雅集、采风写生等形式,构建“可触、可感、可传、可参与”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场域,推动非遗与城市生活、文旅消费、青年表达深度融合。
10月初举办的“星城时序 非遗万象”活动中,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依托非遗总分馆体系打造了非遗有展、非遗有习、非遗有戏、非遗有集、非遗有行、非遗有礼六个内容板块,开展各类非遗活动100余场,接待观众逾13万人次。
“非遗有习”板块中,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策划推出了32场沉浸式非遗传习专场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近1.2万。在湘绣体验区,参与者飞针走线,以赤诚匠心绣制五星红旗,丝线游走间流淌着对祖国的深情祝福;中国结编织课堂里,红绳在指间翻飞,一个个象征团圆美满的吉祥结悄然成型,寄托对家国安康的祈愿;灵动传神的长沙面塑捏出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千年传说;谜语彩笺引得游人驻足沉思,朗朗笑声与融融暖意在场馆流动……

“一针一线绘风华”湘绣接力绣活动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时值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的“一针一线绘风华”湘绣接力绣活动吸引了8000余名游客参与绣制大幅湘绣作品《沁园春长沙》,以针线共织家国情怀。
各分馆与基地同步开展的20余场特色活动覆盖不同年龄人群。家具制作技艺分馆推出“趣玩榫卯·家国欢歌”国庆非遗创玩周,将传统木艺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200余组亲子家庭在榫卯结构的拼搭中感受传统智慧的精妙;位于商场内的海彣分馆借助商圈人气,开展了“寒露点金·釉色生辉”掐丝釉彩制作技艺传习,众多市民、游客在此驻足体验,金丝与釉彩在指尖交融,勾勒出一幅幅璀璨图景;“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基地”长沙市青少年宫24品校区则开展脸谱绘制、剪纸、面塑传习体验及花鼓戏等非遗节目表演。此外,“月满华诞 爱满星城”送关爱活动走进长沙市儿童福利院和长沙市第三医院,以皮影戏演出、非遗体验活动传递温暖,彰显非遗服务社会、疗愈心灵的人文价值。
在“非遗有戏”板块,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连续6天为市民、游客奉上11场精彩演出,汇聚多家优秀演出团体,涵盖音乐、话剧、民乐演奏、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以非遗之美致敬时代。长沙非遗戏曲社带来长沙弹词、花鼓戏、快板等节目;《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以小剧场形式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感受汉代风华;长沙歌舞剧院带来连续两日的惠民演出,用激昂的音乐与优美的舞蹈唱响时代欢歌;湖南省艺术培训行业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则以清微淡远的琴音,呈现“月满星城 非遗寄情”的雅致意境;曹汝龙戏曲工作室优秀演员登台,湘剧声腔铿锵婉转。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的“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的心象之境”展览亮相“非遗有展”板块,通过针线年华、笔墨丹青、浓墨重彩3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以笔墨针线为线索,介绍绣娘画家刘欣如从刺绣走向绘画、从工笔走向重彩的艺术成长历程,也展现了非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创新表达。

“非遗有戏”活动现场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非遗有集”板块推出“烟火长沙 非遗好物”活动,50余项非遗项目在长沙及周边各地展出,累计吸引28万余人次参与,推动非遗创新发展,有效促进消费。其中,谭氏减毒蜂蜇疗法、九味中药材九蒸九晒传统炮制技艺、严氏砭疗术3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参与的“潮玩洋湖 元气满满”洋湖GO之草莓健康养生节暨国庆嘉年华,吸引众多市民排队体验,现场咨询、体验者络绎不绝,生动展现非遗在促进健康消费与城市烟火气中的新活力。
在“非遗有行”板块,16位绘画爱好者与以刘欣如为代表的湖湘优秀画家共赴橘子洲头,开启了一场“时序非遗游——品绘《沁园春·长沙》”采风活动。他们将眼前江天一色的实景与胸中涌动的情思尽数倾注于纸上。在刘欣如的指导下,大家学习对自然光影的捕捉与写生技巧,深入探讨如何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辽阔意境与豪迈气概转化为绘画语言中的构图与色彩,通过手中的画笔写生创作,描绘橘洲风貌,感悟伟人词意,传承湖湘文脉。
“非遗有礼”板块推出的非遗雅集则融合了非遗演出、传习、美食品鉴与游园活动,供市民、游客免费体验。
“星城时序 非遗万象”系列活动不仅拓展了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表达边界,更构建起城市与文化、传统与青春、技艺与情感之间的多重对话,生动展现了长沙非遗在新时代的开放姿态与创新活力。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