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对于身处山东省烟台市的人们而言,不仅有鲜美的海鲜和苹果,还有值得一逛再逛的非遗集市,那里全是带有童年味道的好吃的。
走进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现场——“咱不光有鲅鱼水饺,还有海菜包子。来,尝一个。”掀开锅盖,鲅鱼水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成欣双手捧出热气腾腾的海菜包子,递给对面的游客。初秋的海边,阵阵凉风从海上吹来,王成欣的脸上挂着汗珠,看到游客吃得露出笑脸才满足。

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
类似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天天在烟台市芝罘区幸福湾活力海岸上演。据不完全统计,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举办的5天时间里,超过5万名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游客葛子琪来自潍坊市,此行来烟台是参加2025年烟台沙滩音乐季。她和男朋友都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经常到山东及周边省份看演唱会。今年,2025年烟台沙滩音乐季和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联合举办,葛子琪在现场吃到了烟台的花饽饽、鲅鱼饺子,还被邀请体验手工盘扣、烟台剪纸等非遗项目。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谁都得佩服咱老祖宗的审美。”葛子琪将一个手工盘扣的文创挂在胸前,让男朋友给她和非遗传承人拍了一张合影。
时间回到2023年。当年9月,着眼于提振消费,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转化载体,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单位,策划举办了2023烟台非遗美食生活节。
“当时举办活动的初衷是提升烟台非遗美食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线上。”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晓虹介绍,2023烟台非遗美食生活节开幕式上,烟台非遗IP形象发布,并发起有奖征名活动。这是烟台乃至山东省首个非遗数字代言人,是烟台在数字时代深耕文化“两创”的重要成果之一。
为了更好擦亮“烟台非遗”品牌,鼓励非遗项目的创新与传承,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与相关单位还推出烟台非遗文创运营平台,并聘请首批5位“烟台非遗推荐官”。
着眼于非遗传播,2023烟台非遗美食生活节全程开启直播。龙口粉丝、福山大面等烟台美食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分批走进直播间,4天时间共有约20万人次围观,实现销售额接近100万元。
2024年,烟台非遗美食生活节更名为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在进一步聚焦新媒体传播力的同时,探索“非遗+多元场景”深度融合,与当地举办的红酒艺术节联动,融入音乐、演艺、研学等元素。
因举办时间恰逢国庆假期,加之红酒艺术节等活动的加持,2024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的人流量创新高,4天接待市民、游客超36万人次。活动期间,鲅鱼水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巧玉等6人被评为“烟台非遗传播大使”。
“生活周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的游客当场下订单,鲅鱼水饺甚至被寄到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徐巧玉经常带队参加国内的食品类博览会。在她看来,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已经成为一项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每年集中展示烟台的非遗美食,还能够预热国庆假期的烟台旅游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意邀请驻烟高校的学子来到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现场。他们并非单纯“凑热闹”,而是带来了自己的创意。

大学生展示文创产品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走进高校非遗文创市集,鲁东大学“青春守艺人”团队专门为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打造6款非遗主题插画徽章,分别以莱州草编、烟台剪纸、螳螂拳、鱼灯节、莱州毛笔和烟台面塑为主题。这些徽章既展现了烟台非遗的深厚底蕴,又兼顾了艺术美感与装饰性,吸引了不少非遗店铺的关注。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祝潜表示,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创新融合“大海、音乐、美食、非遗”元素,在风景如画的海边打造全域沉浸式空间,使美食成为串联住行游购娱的核心纽带,实现了从“单点引流”到“链条增值”的升级。同时,线上直播打破时空限制,线下市集汇聚本土特色产品,不仅让欣和酱油、喜旺烤肠等非遗美食转化为“烟台好礼”,更带动了周边景区、酒店的客流增长。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