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动的民间传说到热闹的节庆仪式,从精湛的手工技艺到令人回味的乡间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情感的寄托。春华秋实,我国的非遗熠熠生辉,许多非遗项目具有季节性特色,我们据此开设“四季非遗”栏目,以季节性非遗进行整版策划,体现技艺、民俗、融合、创新等,展现四季中的非遗之美。

在5月5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二十四节气·人类非遗半山立夏”民俗活动上,开展了“寻味立夏·万物并秀”杭州市非遗民俗巡游展演活动,包括立夏称人、立夏斗蛋、立夏尝新等,让市民游客了解立夏的文化内涵。图为小朋友体验立夏民俗。本报记者 周传人/文 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那吉古法凉粉制作技艺为广东省江门市级非遗项目,技艺流程包括养草、晒草、煲草、调浆、滤浆、融浆、烹型、浸鲜等,使用的原料是烧仙草,制作而成的凉粉切面光泽鲜亮,口感爽滑有弹性,天然草本植物芳香气味浓郁,清热利湿,是民间传统解暑佳品。图为滤浆工艺。本报记者 舒 琳/文 恩平市文化馆供图

荣昌夏布是重庆市荣昌区的传统纺织品,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为暑天衣料佳品。夏布工艺是利用苎麻纤维进行绩纱织布的传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经过打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等工序。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刷浆工艺。本报记者 李佳霖/文 卢 旭/图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