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各地采访非遗项目,常能听到传承人强调自己的作品“是纯手工的”。这句话的前提应该是有游客或来访者曾对作品售价过高提出疑问,很多传承人脱口而出“这是纯手工的”。此话之中,似乎存在这么一种逻辑:纯手工制作就一定比机器批量生产的品质好,“纯手工的”自然该比机器批量生产的贵。
其实,纯手工制作的产品不一定价高,真正决定手工制品价格的因素应该是——工艺的独特性为机器难以达到,个性化的创作过程不可复制。
当传承人总是将“这是纯手工的”挂在嘴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自身传承项目的了解不透彻。因为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所以在解释不通为何价高时,就生硬而俗套地强调“这是纯手工的”。
与时俱进是非遗的重要属性。非遗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就拿豆腐制作技艺来说,五十年前的做法和五百年前的做法是不同的。那么,正宗的制作技艺是五十年前的还是五百年前的?这是没有定论的。一些非遗项目发展至今,部分工艺流程已引入机器生产,不能说“纯手工的”就是正宗的技艺,引入机器生产的工艺就是不正宗的。
对非遗保护传承而言,“纯手工的”是一种创作和生产方式,引入其他技术辅助是另一种方式。两种方式的唯一区别在于传承人是否亲自上手,尤其不应将“纯手工制作”当成定价高的理由。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在购买非遗产品时,需要理性判断。只要拥有了解非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被“纯手工”的说法所迷惑。
如今有些非遗项目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品定价虚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非遗项目不是某一位传承人或某一家企业的私人物品,它肩负着传承民俗文化、历史文脉的重要责任,项目的保护传承理应放在首要位置,不必一味标榜“这是纯手工的”,而忽略了对非遗项目内涵的理解、挖掘和表达。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