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南选送的戏剧小品《新定军山》与常德丝弦《走马楼的小秘密》双双获得第二十届群星奖。这是湖南时隔12年再度摘得群星奖,标志着全省群众文艺创作迈上新台阶。
湖南此次获奖作品特色鲜明,紧扣时代主题。《新定军山》以传统京剧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展现文化传承中的代际对话;《走马楼的小秘密》则以常德丝弦为载体,通过祖孙三代的艺术情缘,生动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美美与共
——《新定军山》的创作心路与文化求索
肖 彬

戏剧小品《新定军山》演出剧照
手捧第二十届群星奖沉甸甸的奖杯,在重庆群星剧场的璀璨灯光下,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荣誉所映照的远不止是舞台上一时的高光,它更像一束聚光灯,照亮了《新定军山》主创团队3年探索的来时路,也为我们苦苦求索的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一个来自创作实践的真切注脚。
初衷:于家庭叙事中,锚定文化传承的宏大命题
创作之初,我们便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真正触动观众的心?我们决定摒弃宏大的说教,回归到最普遍、最富情感张力的人际关系——父子关系。
我们塑造了一位固执的京剧团老演员父亲,和一个选择网络直播为职业的儿子。表面上看,这是代际冲突与职业选择的常见戏码,但在我们团队的构思中,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父子矛盾仅仅是表象,其内核是传统与现代在今天的碰撞与对话。父亲象征着传统的坚守、厚重与孤独感,儿子则代表着现代的探索、流速与新视野。他们的争吵远非家庭琐事,而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如何自处、如何延续这一现实困境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家”的故事,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那个关乎我们文化根脉的“大家”议题。
破题:寻找那条“美美与共”的共生之路
戏剧的矛盾需要和解,但和解的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深度。我们不愿看到一个简单的“子承父业”或“父向子屈”的结局。那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无法回应现实的复杂性。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共生”。在剧中,转折点在于父亲“误入”儿子直播间后那一段无奈而真诚的倾诉与吟唱。这看似偶然,实则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必然。那是父亲情感积压到极致的爆发,是一次无意识的、最真诚的呐喊。我们想借此表达:传统文化无需刻意讨好或乞求关注,当其最本真的艺术状态得以呈现时,其力量足以震撼任何平台。
于是,和解水到渠成。儿子在父亲的艺术本真中理解了传统的价值与父亲的苦心;父亲在网友的热情反馈中,看到了通过新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巨大潜力。最终,儿子没有放弃直播,而是邀请父亲一同参与;父亲也没有放弃京剧,而是借助直播拓宽舞台。这正是我们想传达的“守正创新,和而不同”——“守正”是守住艺术的魂,“创新”是借助现代的器;“和”是精神的共鸣,“不同”是形式的多样。这条文化传承的现代化路径,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彼此赋能,各展其长,美美与共。
点睛:直播间里的“镜子”与回响
在设计中,直播间的网友们绝非冰冷的背景板。他们是我们放置的一面“时代的镜子”。当父亲的吟唱通过网络引发海量点赞和共鸣时,我们想告诉观众,尤其是那些文化的坚守者:年轻一代并非排斥传统,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新的入口、一种新的方式去重新发现传统之美。网友们的热情代表了潜藏在社会中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真实的情感渴望,这给予了我们莫大的信心——传统文化的土壤依然肥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播种。
结语:在路上
《新定军山》的旅程,于我们创作者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它让我们坚信,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滋养的共生体。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人”,在于代际之间的理解、尊重与创造性合作。
荣誉属于过去,但探索永无止境。当湘音与京剧唱腔在舞台上、在直播间里交织回响,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条更为宽广的群众文化“星光大道”。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将继续以“守正创新”为舵,以“和而不同”为帆,在这条大道上不断求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生生不息贡献我们微薄而真诚的力量。
(作者系戏剧小品《新定军山》导演)
“小秘密”的“大意义”
——《走马楼的小秘密》勾画常德丝弦传承发展图景
张 玲
常德丝弦是一种说唱艺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它因贴近生活的方言语调、灵动富于变化的旋律和特有的说唱表演技巧而深受大众喜爱,成为湖南常德的一张文化名片。
近年来,常德市武陵区文化馆通过一系列艺术实践积极推动常德丝弦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组建了一支常德丝弦表演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丝弦艺术人才,创排了一批常德丝弦精品曲目。最终,第三次入围群星奖终评的武陵区文化馆凭借常德丝弦《走马楼的小秘密》如愿摘得群星奖。
该节目的创作缘起于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考察。在河街的走马楼,总书记观看了由武陵区文化馆带来的常德丝弦曲目表演,并指出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经过反复琢磨、多次研讨,武陵区文化馆决定通过创演优秀的常德丝弦作品来传承发展好常德丝弦,创作用常德丝弦来演唱丝弦传承故事的作品。
《走马楼的小秘密》以常德河街走马楼为背景,讲述了小朋友因热爱常德丝弦而不顾妈妈的阻拦前往走马楼寻访学习的故事,生动体现了常德丝弦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图景。
“在打磨节目的每一次排练中,我和伴唱、乐队之间的配合精确到一个气口的切换、一个音符的强弱、一句唱词情绪的把握。音乐在舞台上流动,形成无形的磁场,我们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走马楼的小秘密》主演、常德丝弦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莉说,“多年来我们一起为常德丝弦的传承和发展努力,冲刺群星奖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作为曲艺演员的梦想,更是希望常德丝弦能够在更大的平台被看见,将我们的传统曲艺发扬光大。”
在艺术表达上,该节目恪守“古调新声”的传承之道,采用传统常德丝弦乐队伴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了伴唱手持碟子的表演,在一唱众和中带领观众进入剧情,使舞台动静结合,更具美感。
业内专家评价,《走马楼的小秘密》其艺术匠心全然凝聚于“小秘密”的“大意义”,作品将这一小小的悬念淬炼成传统曲艺的守护与传承,实现了从个人情感到三代人的情怀,再到曲艺曲种集体使命的审美升华。这部作品本身便如同一个被精彩揭晓的“秘密”,表达了常德丝弦这一曲艺瑰宝得以历久弥新的根本密码——那便是世代丝弦人以赤子之心对丝弦的执着坚守与活态传承。

常德丝弦《走马楼的小秘密》演出剧照 (图片由湖南省文化馆提供)
“在获奖之前,《新定军山》和《走马楼的小秘密》都经过了反复打磨和不断提升,其中,《新定军山》更是沉淀了3年时间,在多方帮助和主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终成佳作。”湖南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叶伟平说,“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群众文艺创作,连续几届群星奖湖南都有多部作品入围终评,可最终都遗憾止步。但我们始终不放弃,组织全省群文创作力量鼓足干劲、齐心协力,继续攀登群众文艺高峰,终于在第二十届群星奖评选中圆梦。”
近年来,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筹指导下,以湖南省群众文艺创作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湖南省文化馆把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群文创作工作,确定创作工作思路,组织群文创作相关调研,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群文创作人才,创作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彰显了群众文艺的无限魅力。下一步,湖南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群文创作扶持力度,推出更多彰显时代气息、富有湖湘特色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