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文艺轻骑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简称“剧团”),他们用艺术的形式传承兵团精神,讴歌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近期,由剧团原副团长马秀佩作词、创编室副主任唐军作曲的原创歌曲《忠诚》,入围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终评提名。这首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与信仰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新时代兵团文艺工作者唱响爱国戍边的时代强音。
一 创作背景:扎根沃土的艺术升华
《忠诚》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兵团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产物,更是对兵团成立70多年来精神传承的一次艺术总结。作为长期扎根边疆的文艺工作者,词作者马秀佩30余年来走遍了天山南北的团场,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的沧桑巨变。曲作者唐军作为剧团创作人才,自幼受军垦文化的熏陶,其作品始终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两位艺术家的合作,是兵团文艺创作的实力碰撞。

苏焱演唱歌曲《忠诚》
二 歌词赏析:忠诚信仰的诗意表达
“忠诚的灵魂 坚定昂首”——开篇第一句就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奠定了全曲的精神基调。这里的“忠诚”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兵团人用生命书写的誓言。歌词中的“用生命书写人生的锦绣”,让人自然联想到兵团老一辈革命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崇高境界。
“无法消退穿越沙漠的激情”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沙漠意象,既指新疆特有的地理环境,又隐喻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据主创人员介绍,这句歌词的灵感来源于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的“沙漠长征”。当时,战士们靠双腿行走18个昼夜,创造了奇迹。
副歌部分“新的征程 万方乐奏”采用传统诗词的比兴手法,将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意象相融合,“万方乐奏”出自毛泽东诗词“万方乐奏有于阗”,体现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
天山作为新疆的象征之一,横亘2500公里,连接着兵团各师团,成为精神传承的地理纽带。“让忠魂在天山南北久留”作为点题之句,将个人情感升华为集体记忆,使歌曲的意境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 音乐特色: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作曲方面,唐军创造性地采用了“现代交响+合唱”的形式,将多元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前奏以男声哼鸣逐渐递变到高昂的合唱;主歌中雄厚的男声演唱,让人仿佛听到拓荒者深植于脚下这片沃土的心声。
歌曲采用“ABA”再现三段式结构,调性由c小调开始,间奏转入f小调并加入合唱,将音乐的历史感拉满,象征着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再到回归现实的情感脉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段“万方乐奏”处,作曲家通过转调、交响合唱层层递进,4个声部交错进行,奏响了兵团大地上的一曲新时代赞歌。
四 精神内涵:兵团魂的时代诠释
《忠诚》之所以动人,关键在于它准确捕捉到了兵团精神的本质特征。这首歌通过对忠诚的多维度解读,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
首先是政治忠诚。兵团因屯垦戍边事业而设立,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兵团人的政治本色。歌词中“坚定爱国 守疆的神圣”直抒胸臆,表达了兵团人作为国土卫士的坚定信念。
其次是事业忠诚。“屯垦戍边再活一番春秋”这句歌词,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据统计,兵团成立以来已在边境线上栽种了数以亿计的树木,建设了数十个现代化团场,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第三是文化忠诚。“不忘初心 赤诚相守”不仅指对初心的坚守,更包含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兵团作为多元文化的交融地,始终是中华文化在西部边疆传播的重要阵地。
五 时代价值:新征程上的精神旗帜
歌曲《忠诚》既是兵团文化的艺术精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歌曲发布后,迅速在兵团各师团传唱开来,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主题党日等的必唱曲目。
这首歌的传唱给我们诸多启示: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才有生命力;主旋律作品可以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表达能够焕发新的生机。
《忠诚》不只是一首歌曲,它记录了几代兵团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壮丽诗篇,展现了边疆建设者“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歌,我们听到了大漠驼铃的回响,看到了绿洲棉海的浩瀚,感受到了兵团人炽热的心脏。这首歌曲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正如歌词所唱:“让忠魂在天山南北久留”,《忠诚》所传递的精神价值将在时间的淬炼中愈发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继续书写屯垦戍边的壮丽篇章,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提供)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