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闻蜀南竹海,是在观影《卧虎藏龙》之后。今番首次到访此地,观海楼便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乍一听楼名,让人误以为在此可眺望大海。再想之下,蜀南哪来的海?这“海”原是竹海。人道是:“不登观海楼,枉到竹海游。”这话更激起了我们登楼的兴致。
远远望去,观海楼在一片翠色中隐隐露出飞檐翘角,似要冲破绿浪,直上云霄。走近些,木质门窗透着古朴气息,黑底金字的匾额上,“观海楼”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再近些,见右侧立着一尊黄庭坚的石像,他双手抱胸,目光深邃,似在沉思。看介绍得知,此楼原名“吊黄楼”,是为纪念黄庭坚而建。整座楼呈六边形,共8层,高25米。
当年,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宜宾)时,曾游历蜀南竹海,如今能“步其后尘”,深以为乐。踏入观海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庭坚的书法石刻,那笔走龙蛇的字迹,尽显洒脱豪迈。词曰:“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清风细细。”这首词巧用回文,营造出清幽闲适之境,以风竹、暖日、花香勾勒出美景,媚语娇声,更添生活情趣,尽显悠然惬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爬上二楼远眺,大雾正缓缓升腾,我们便向着最高层攀登。前几层楼,我们都只作短暂停留。各层分别以诗、文、图等形式,多方位展示了“竹之七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坚韧、担当、气节。这让我们在感叹设计者苦心的同时,也对竹的品质有了更多了解和敬意。
登临顶楼,前方最为开阔的竹海已是白茫茫一片。朝其他几个方向拍了些照片后,我们默默面向雾海等候,渴盼迷雾散开。此刻,我不禁想起黄庭坚面对自然变幻、宦海浮沉时的豁达心境。人生在世,有起有伏,有聚有散,重要的是要有颗坦然面对的心。眼下,我虽未见到壮阔的竹海,但在这大雾之中,却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无常与包容。
山雾久久不散,我们只好带着几丝遗憾下楼。再次来到二楼时,没想到大雾正往两侧飘散,片刻后,天幕开启,世界一下敞亮起来。极目远眺,浩瀚无边的竹海尽收眼底,层层叠叠的翠竹随山势起伏,宛如绿色的波浪。风拂过时,竹海泛起涟漪,蔚为壮观。这时,有人喊道:“看,瀑布!”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右侧竹峰上,一条细瀑飞悬,好似白色绸带与竹海相互映衬,妙趣无穷。有那么一瞬,我竟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宋代,黄庭坚美髯飘飘,正在向我讲述那些关于“竹之七德”的故事……
因行程时间所限,我们只得不舍离去。坐在车上,余思萦绕,这座楼就是一座精神丰碑,让登临者在竹海的波涛中,寻得心灵的澄明和向前的力量。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