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蓬勃创作活力的湖南深耕精品创作,勇攀艺术高峰,持续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主题、扎根人民生活、彰显湖湘精神的舞台艺术精品。
10月11日至25日,湖南五部精品剧目——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话剧《沧浪之水》、邵阳花鼓小戏《提灯正传》、皮影小戏《鸬鹚出逃记》、湘剧小戏《一盏摊灯》将赴重庆、四川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向第十八届文华奖发起冲击。
这五部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各异,展现了湖南舞台艺术创作的多元生态与雄厚实力,也彰显出“文艺湘军”守正创新、扎根现实、情系人民的艺术追求,是近年来湖南舞台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高质量集中呈现。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两部大戏 时代镜像与人生百态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一犁一锄”中见众生相
《蔡坤山耕田》作为一部植根传统、观照现实的古装轻喜剧,展现出湖南花鼓戏独特的审美风范和表演特色。该剧通过明代憨厚农民蔡坤山与皇帝“遇饭”的奇妙经历,在妙趣横生的情节中展开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其中“耕田”一场既是幽默讽刺的官场现形记,更是“以民为本”“勤廉为民”思想的深刻诠释。
该剧成就斐然,不仅两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更荣获第八届曹禺剧本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并于2023年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2025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专家点评“媲美《刘海砍樵》”,可见其不凡品质。
演出市场表现同样卓越。该剧在制作上秉持简约朴素的理念,舞美设计以极具巧思的艺术构思实现“以简驭繁”的效果,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彰显了传统戏曲写意美学的魅力。自2018年首演以来,该剧坚持深入基层广泛演出,累计上演百余场,观众逾10万人次,所到之处均反响热烈,不少场次一票难求,俨然成为“入湘必看”的文化新地标。观众评价其“接地气、有深度,笑声中见真知”,相关片段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单条播放量突破百万,成功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戏曲。多家媒体称赞该剧“让古老花鼓戏焕发新时代光彩”,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市场口碑的双丰收。
话剧《沧浪之水》:一部知识分子的“人间清醒”奋斗史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作品改编自阎真同名小说,深刻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练与生命感悟。该剧讲述主人公池大为坚守初心、完成从理想青年到实干家的蜕变,以24把小方凳、一盏老油灯构建写意舞台,叙事一气呵成,堪称一部“会走路的时代镜像”。作品三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受邀参加“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并夺得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复排剧目奖”,编剧荣获第二十四届曹禺剧本奖提名。

话剧《沧浪之水》
三个小戏 人性光辉与非遗创新
邵阳花鼓小戏《提灯正传》:出租屋里的“戏剧一夜”
这是一部贴近生活、温暖人心的现实题材作品,展现市井生活中的真情与温暖。故事发生在小小的出租屋内,小夫妻深夜欲“跑路”,房东夫妇突然提灯查房。猜疑与误解在灯光下渐渐消融,演绎出一幕人间真情喜剧。这部小戏体现出精湛的编剧功力,结局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纠葛进展中尽显戏剧艺术魅力。该剧历经多轮打磨,已荣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并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2025年“以人带戏”指导项目。
皮影小戏《鸬鹚出逃记》:会“飞”的非遗,温暖的寓言
该剧为传统皮影艺术创新发展的典范之作,当古老皮影遇上现代水墨风,展现了湖南皮影戏的独特魅力。一只名为“铜颈”的鸬鹚上演关于自由与救赎的动人故事,也塑造了渔夫质朴善良的形象。皮影制作配合表演,多媒体技术与舞美设计有机结合,让皮影操纵表演形神兼备。该剧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创作资助,2024年9月荣获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优秀剧(节)目奖,10月获第九届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最佳技艺传承”奖,12月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资助节目展演。
湘剧小戏《一盏摊灯》:小人物如何成为照亮别人的光
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湘剧小戏,《一盏摊灯》以温暖励志的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一个盲女,一盏摊灯,成为迷途者的引路明灯。剧情温暖治愈,“文戏武唱”的独特演绎,让传统湘剧焕发全新生命力。作品自创排以来屡获殊荣,曾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小剧目奖,第九届中国剧协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2023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2024年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

湘剧小戏《一盏摊灯》
当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盯“抓创作、聚人才、出精品、走市场”目标,聚焦两道“融合命题”,坚持创作与演出并重,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兼顾,院团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持续推动湖南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为充分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湖南推出一系列务实高效的促进政策和举措,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生态。以“项目制”扶持激励为抓手,湖南聚焦“名校联培”“后备人才”和“骨干人才”等培养项目,分步骤分梯次分重点培养艺术人才队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湖南制定了“三类分级、精准施策”和“三级联动、立体保护”的戏曲分类分级保护发展机制。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开展全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不断激发院团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省市联动的方式,湖南积极引导培育市场化演艺新空间,鼓励国有文艺院团加强与小剧场合作,对接演出需求,打造文旅融合小剧场演出项目,形成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演艺新业态,为湖南文艺创作提供市场和舞台。目前,湖南计划以年均新增20个小剧场为目标,通过3年努力,到2027年底,在长沙市引导培育100个运营规范、管理有序、经营成熟、能产生集群效应的优秀小剧场。
此外,湖南还积极推动剧场与院团深化“团场合作”,湖南省总工会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达成协议,双方将以“工会搭平台、院团强供给、职工享服务”为目标,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此次出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五部剧目是展现湖南艺术创作蓬勃生机的一扇窗口,期待这批凝聚着湖湘智慧、文化底蕴与艺术匠心的作品能在文华奖的舞台上璀璨绽放,取得佳绩,更期待湖南艺术精品能通过中国艺术节的舞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新时代的文艺百花园中绽放“湖南芬芳”。

皮影小戏《鸬鹚出逃记》

邵阳花鼓小戏《提灯正传》
(图片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平江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