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民歌地图——跟着民歌去旅行》(汉中篇)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首演。在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指挥王冠人的执棒下,阎维文、张晖、龚爽、魏伽妮等歌唱家与中央民族乐团民族合唱队,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南(镇巴)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彭光琴,上演了一场陕南风味浓郁的民歌音乐会。
全新编创的《十送红军汉中情》等作品,既保留了汉中的原生态韵味,又赋予传统曲目以时代生命力;《薅秧情歌》在彭光琴的演绎下,纯真中带着几分直率,陕南情歌的旋律逗趣调皮,映衬出汉水流域独特的山水风情与灵秀气质,抒发出劳动人民热烈而含蓄的乡土情思。“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不仅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更要符合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求。”彭光琴表示,希望通过创新的演出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汉中及更多地方的民歌文化,让更多人能够从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此次音乐会突破常规合唱专场单曲结构模式,分为“歌声的邀请函”“曲调的日记本”“风味的散文诗”“沉浸的风情画”4个部分,通过人物间的情感交织和关系互动,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
其中“风味的散文诗”篇章着墨汉中,中央民族乐团青年驻团作曲家、《跟着民歌去旅行》音乐总监赵泽明经过深入采风,根据陕南民歌全新编创《十送红军汉中情》《薅秧情歌》《秦巴号子》等歌曲,陕南民歌传承人也献上了原汁原味的民歌《打仙桃》《绣荷包》等,让汉中在这张“民歌地图”中留下自己的坐标。赵泽明表示,未来计划深入东北、贵州和广西等地,继续挖掘、推广更多民歌,展现民歌的现代魅力与文化价值,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就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民歌+”央地合作、文旅融合的全新路径。直到2023年,《中国民歌地图》系列合唱音乐会推出,在这一方舞台上展现出祖国辽阔版图上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跟着民歌去旅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音乐会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为素材,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新创或改编,再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整体串联。”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唐峰说。
如果说《跟着民歌去旅行》给观众梳理和勾勒出了民歌里的中国旅游线路,那么从汉中篇开始,中央民族乐团将带大家走进线路中的站点。“此次音乐会是对汉中民歌传承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红菊说。
唐峰表示,《跟着民歌去旅行》(汉中篇)的启幕意味着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民歌地图》系列合唱音乐会“央地合作”模式的开启以及文旅融合策略的下沉。接下来,《跟着民歌去旅行》还将助力广西民歌大会暨“四季村歌”活动,并将持续与地方合作,整合梳理各地民歌文化资源,共同绘制一幅更加完整、立体、丰满的“民歌地图”。

观众在演出间隙体验汉中文化 卢 旭 摄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