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发现,舞剧《五星出东方》全网信息总发布量达8万,总曝光量达104.90亿。1567家媒体共发布报道5345条,其中,央级媒体共发布报道516条,省级媒体共发布报道4434条。该剧目在社交平台上实现了“破圈”宣传,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达2134.2万,剧目节选片段的点赞、转发、评论、收藏超10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3980万。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讲述考古人员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揭开织锦背后意义的故事。自2021年首演以来,该剧演出近百场,收获了专家、媒体和观众的好评,其“锦绣”舞段惊艳亮相2023年央视春晚。该剧还邀请了知名歌手阿云嘎和谭维维共同演绎主题曲《毋相忘》,吸引了大量粉丝、观众关注,为舞剧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舞剧《五星出东方》剧照 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为了更好地挖掘文物及其背后故事,该剧不仅在舞台上再现了文物考古现场原貌,更力求真实呈现千年前精绝古城的繁荣富庶。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从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舞段融合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既有来源于古龟兹壁画的“灯舞”,又有参照汉俑人文物的“锦绣舞”等;服装设计在颜色、样式等方面结合出土文物中的元素和色彩;舞美设计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以艺术化手段还原历史,让珍贵文物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舞台上生动地展示出来,帮助观众通过一部舞剧读懂一件国宝。
“我们希望打造一台优秀的剧目,以内在逻辑见微知著、互联互生。既要有政治意涵、文化历史含量,又要有艺术特质,还要有民族团结的情感,这些因素共同呈现出的独特之美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说。
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张麟看来,舞剧《五星出东方》从舞剧文本层面构织了一个中华民族先民休憩交融、和谐共处的美好故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鲜活生动的艺术作品来呈现。同时,让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穿越历史,创造性地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使文物“活”起来。在戏剧样式上尝试用喜剧的方式展现这段厚重的历史,通过幽默、轻松的表演方式展现剧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给观众带来新奇感受。
分析认为,该剧不仅在近百场的剧场演出中收获满满好评,其改编舞蹈还亮相2023年央视春晚舞台,曝光度大大提升;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大量网友、粉丝的关注;行业机构、业内人士纷纷在社交平台设置相关话题、分享经典片段,实现微博、抖音话题阅读量破千万,“出圈”视频转赞评超10万,网友称赞其是一场“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域风情”的文化盛宴。